等待一场未来教育(校刊卷首语)
俸耀旭
难得的冬日阳光,这片古老的土地,右手边是一棵年轻的榕树,10米之外全是茫茫的麦苗和油菜。此刻,我坐在这里,用新式的科技产品敲打着黑色的汉字,很老的汉字。
这是小小的预言吗?彻底回归,决绝向前。
为了这一个充满张力的命题,我们总是在寻找,那带有黄金光泽的道路,那真正有学习发生的迷人花园,那让生命自由舒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我们在等待,等待一场未来教育,悄无声息又雷霆万钧。
未来教育,必然有一张慈善的面容。她来自遥远的先祖,带有神秘的宇宙密码和远古的智慧符号,我们穿越其中,就能触摸到那些被时光深藏的真理和逝去的真相。她是经典的,在长长的岁月中沧海桑田终成伟大,在轴心时代横空出世却春风化雨,用粗砺的原生文明厚重我们的根部,余下的,就是用一辈子去记忆、力行和了悟。她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和老子的大道无为,用最原初的方法和哲学奠基了教育的光荣与梦想。她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i],儿童并非成人生活的准备,也非一张白板或吸收知识的容器,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别无目的;也是佐滕学“静悄悄的革命”[ii],在喧嚣的城市和幽暗的内心生长“润泽的教室”。
经典的传统教育模式,必不可少。
未来教育,必然有着发达的科技触觉。由最初的幻灯电化教学到电脑课件教学,由电子白板应用到智慧教室综合开发,科技就像可爱的小精灵,进入我们的身体并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毫不知觉却乐在其中。如今,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早已开启,大数据和云计算[iii],一个是问题本身,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在摧枯拉朽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生活和思维。未来教育,应该像今年声名鹊起的“小米模式”,借鉴苹果公司“只取高端、外放低端”战略,紧贴科技与时尚,不再一味追求技术上的新颖别致和教学实践表面上的“欢腾”景象,而是关注内容与技术整合的效果,更彰显人本身的价值,让科技的基因长出现代思想的翅膀。
时尚的现代教育模式,必不可少。
未来教育,必然适应即将步入的“后碳时代”。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教育是关乎未来的事业。第三次工业革命[iv]的浪潮已悄然到来,互联网技术分散式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分散式的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将必然解构以前的课堂学习过程,从而创生出以开放、分享、生态为特征的分散式合作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以生物学系统观来观照和指导教育,最终指向外部世界的协调和人的内在环境的自由。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们摆脱集中化机械学习的桎梏,才可能让我们真正实现精神领域的深层游戏。
未来的生态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等待一场未来教育,就像等待“行走的思想”,心力憔悴又柔情似水,因为“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i] 《民主主义与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第2版
[ii] 《静悄悄的革命》 长春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iii] 《大数据时代》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年1月第1版
[iv] 《第三次工业革命》 中信出版社 2012年6月第1版